“自古以来,孝分两种,养口体,养心志,同样重要,缺一不可?!比炔サ缡泳纭度耸兰洹氛饩涮ù蚀ザ撕芏嗳说男?。清明假期将至,在这个扫墓祭祖、慎终追远的日子里,我们对于“孝”会有更多的理解——无论是“养口体”(伺候在旁)的孝,还是“养心志”(有所成就)的孝,及时给予亲人安全感、成就感和踏实的依靠,都是真正的孝。
当前,国内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。为避免因集中祭扫活动引发聚集性疫情,?;す愦笫忻竦纳踩蜕硖褰】?,东莞近日发出通告,清明期间暂停现场祭扫活动,鼓励市民通过“云祭扫”形式进行线上追思。
对于全国多地推出的“云祭扫”,不少人表示理解和支持,认为可以避免人员扎堆聚集、降低病毒传播风险,毕竟身体安康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;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担心“坏了传统”,网上献个花、奏个乐,不如实地祭扫显得心诚。
事实上,清明祭拜,不在形式在于心。清明节传承千年,祭扫观念和方式一直在变化。以往以烧纸钱为主,现在以鲜花寄托哀思。疫情之下,“家庭追思”“错峰祭扫”“代祭扫”等新的祭扫方式涌现,更多人选择用多元化的手段缅怀逝者。
须知,“心祭”胜于“形祭”,丰祭不如厚养,生前及时行孝,身后传承孝老尊老敬老的家风,心存怀念和感恩才是清明节的真正内涵。
“云祭扫”,爱不少。改变的是祭扫方式,不变的是对亲人的思念。特殊时期,请暂停现场祭扫的脚步,用“云祭扫”等方式寄托思念,用健康平安等待疫散花开!
?。ɡ丛矗憾溉毡ǎ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