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前屋后生活垃圾、建筑废材等随处可见,露天的生活污水引来不少蚊虫,居住在老村的村民们一度不敢下楼……
在东莞,老村旧村的“脏乱差”一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顽疾。如何破题? 近日,南方+记者走访了寮步镇富竹山村,该村用先清理,后微改造、荒废地变“四小园”的方式让农村人居环境美起来,让老村旧村焕发新活力。

奖罚结合,荒废地变“四小园”
“自2月16日全镇部署行动以来,截至目前,我们村已经出动1613人次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,清理垃圾847处、701吨,整治危房(含破旧泥砖房)26处?!备恢裆酱宓澄榧橇跷蛑缸乓徽佩疾秸蚋鞔澹ㄉ缜┤司踊肪痴喂ぷ髑榭龌阕鼙矶约钦咚档?。
数据见真章。行走在富竹山村的旧村中,硬底化后的巷道路面干净整洁,生活污水也不再“暴露“,一块块绿意盎然的四小园随处可见,与旧村本来就有的香蕉树、龙眼树等相得益彰。
总面积3.5平方公里的富竹山村,常住人口约两万余人。而老旧村的面积约占十分之一,居住在老旧村的人口百余人。原本破烂不堪、垃圾成堆的旧村在该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后,得到了质的改变。
据悉,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,富竹山村从环境卫生整治、生活污水治理、小微水体整治、危旧农房整治、田间窝棚整治等方面全面开展本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,利用清理出来的闲置地建设“四小园”,目前建设完成有13处。
富竹山村的“荒废地”变“四小园”与寮步镇的统一部署密切相关。据介绍,该镇创新成立寮步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,并为鼓励各村(社区)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,对30个村(社区)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专项补助,每个村(社区)可以获得补助80万元,专项补助总金额为2400万元,目前已发放1200万元。
除此以外,该镇还强化监督,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“一天一周一月一年”常态化监督、评价及奖罚机制。

长效机制,村民幸福感大提升
“老村本来住着就清净,现在环境好了,我们住着就更舒服了!”租住在富竹山村老村的住户林先生说道。600元每月的租金,一家几口人住在老村的一栋房子里,房前屋后干净整洁,满眼望去皆是绿意,林先生们的生活好不惬意。
采访时,正值午后,富竹山村的老村中有不少村民出来纳凉?!耙郧罢饫镂贸娑啵颐嵌疾桓页隼础?“环境变好了,大家没事都愿意出来走走” 一听到有记者采访,纳凉的村民们主动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从村民“你一言我一语”的交谈中,富竹山村的老村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刘锡彬介绍,这一变化不是一时的,而是久久为功?!拔颐窍衷诙源迥诘娜司踊肪辰型窕芾?,我们成立了由党员、干部、村民代表组成的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小组,会有专人定期对村内环境进行巡查,一旦发现垃圾就会及时清理。”

从寮步镇的层面,也从顶层设计上建立长效机制。寮步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人员介绍,寮步镇通过建立网格化的管理机制,将管理责任落到个人,建立高效的人居环境问题发现、处理、协调的运作体系,从根本上解决人居环境脏乱差容易反弹的问题。除此以外,镇财政连续五年每年投入1亿元作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奖励资金,提高村(社区)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。
?。ɡ丛矗耗戏?记者 施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