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品楼免费论坛,品茶qm论坛官网,外围接单app,51pc·mc品茶官网ios

东莞文明网
您的位置:中国文明网首页 > 新闻热点
荣耀!来自东莞的他们受邀参加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
发表时间:2025年07月14日 来源: 字体:[][][] [关闭]
    7月11日,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,对推动我省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部署,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气象新作为,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力量。
       
    会议邀请了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杰出代表。包括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、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、文明校园的获奖者代表,以及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。其中,来自东莞的全国文明村隔坑村党委书记吴进芬、全国文明家庭王盈力家庭、莞籍全国道德模范何镜堂院士受邀参加会议,共享荣光,交流经验,引人瞩目。

 
横沥隔坑村
绿美打底色,文明作注脚
  
  

  藤蔓轻拂墙头,牵?;ù赜嫡婪?,蜂蝶流连间,曾经冷清的院角漾起蓬勃生机。而比这绿意更动人的,是文明新风的悄然浸润——移风易俗破除陈规,厚养薄葬深入人心,村民从庭院装扮的“建设者”变身乡风文明的“守护者”。如今行走于横沥镇隔坑村,一个个精致庭院串联成绿美风景线,一阵阵文明新风涵养着乡村精气神,“水岸人家 善治隔坑” 的图景里,既有“诗与远方”的具象呈现,更有“塑形铸魂”的生动实践。

  花卉里头开超市,绿美催生“幸福果”

  踏入隔坑村,一幅绿意缱绻的乡村画卷在眼前缓缓铺展?;居诜壳拔莺笫嬲怪ρ荆熊茁檀玺浯湎盍窗慊啡破笠翟扒?,村民们穿梭在“花卉超市”中,指尖轻抚叶片,眼眸流转着对绿意的钟情。而他们手中的积分卡,恰似一本绿色存折,悄然记录着参与绿美建设的每一份热忱。

  时光回溯至2024年1月19日,全市首家“花卉超市”在隔坑村正式开业。它由一座闲置的老旧村屋蝶变新生。步入其中,一盆盆精致盆栽错落有致,绿意流淌间,每处角落都焕发盎然生机;移步室外,百花争艳、芬芳馥郁,引得行人驻足,沉浸于花香鸟语中享受片刻宁静。

  “村民开通‘绿美积分卡’,认养绿植、投身绿化活动都能积攒积分,凭积分可兑换绿植或生活用品?!薄盎ɑ艹小惫芾碓钡巳旱苤缸徘缴狭绽怕康亩一磺宓?,眉眼间满是笑意。从憨态可掬的多肉盆栽到夏日必备的小风扇,丰富的兑换物品宛如绿色“小勋章”,激发着村民投身绿美建设的热情。

  在隔坑村,“小积分”正释放“大能量”。村民们纷纷行动,打造美丽小院、装扮阳台,认领“四小园”、参与公共区域绿化,以点滴努力换积分、兑好物。在积分的正向激励下,大家从环境整治的“旁观者”转身为“建设者”“守护者”,比谁的小院更精致,赛谁为村庄添绿多。目前,全村415户村民开通“绿美积分卡”,累计积分达5150分,认养盆栽780盆,打造“美丽庭院”55户,新栽树木1350棵。家家户户争相扮靓庭院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,绿美新风扑面而来。

  隔坑村的发展不止于“种花种树”,更带动社会力量参与,催生惠民成果。“益企啡吧”落地生根,既是村民与企业员工休闲之所,也是议事交流平台,定期举办的“益杯咖啡议事会”让社情民意在咖啡香中自然流淌;不远处的老人活动中心,每周二和周五下午的“啡尝茶点”活动里,老人们围坐品茗、闲话家常,茶香与笑语交织成温馨时光。据悉,该项目自2023年启动,茶点由社会爱心人士或单位认捐,让更多老人走出家门、乐享晚年。

   

 

   倡导优良新风气,擦亮文明“风景线”

  乡村振兴,既要塑形,更要铸魂。作为广东省“百千万工程”首批典型村,隔坑村以“乡风文明提升行动”为抓手,统筹推动文明培育、实践与创建,让新风正气浸润乡村肌理,让“水岸人家 善治隔坑”成为城乡融合的亮丽底色。

  时代新风劲吹中,隔坑村全力推进移风易俗墓园建设,让村民思想活起来、发展搞起来、风气正起来,一个鲜活的乡村振兴样板正愈发清晰。

  创办于2019年的东莞市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是横沥镇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,位于隔坑村金龙路。2023年底,为全力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、满足百姓学位需求,横沥镇党委、政府计划在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旁边地块扩建校区?!袄┙ㄐG鼙咄恋卮蟛糠质歉艨哟謇芬帕粝吕吹拇迕窳闵⒛沟?,很大程度上掣肘了校区发展和周边配套建设。迁坟工作势在必行?!备艨哟宓澄榧俏饨姨寡?。

  然而,古人讲究“入土为安”,加之坊间有“切莫迁坟,十迁九败”的说法。对于有思想疙瘩的村民群众,要让其同意迁坟,并非易事。为破除丧葬陈规陋习,弘扬文明新风尚,隔坑村建公墓、迁祖坟、扬新风,让生命“归途”浸润文明气息,绘就乡村殡葬改革新图景。

  “迁坟工作不仅解决了学校扩建用地问题,更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。”吴进芬深有感触,现在村民的满意度、幸福感明显提升,对村里工作更加支持了。通过这场殡葬改革,隔坑村成功腾出土地60余亩用于教育事业发展,同时培育了文明新风,实现了“破旧俗”与“立新风”的双赢。

  在新建的永安墓园,绿树成荫、环境优美,配套设施完善。墓园规划充分尊重传统习俗,设有祭祀区、观赏区、等候区、停车场等功能分区,又透着文明新风。村里趁势开展文明祭祀宣传,让移风易俗持续深化。 

  接下来,隔坑村将持续做好乡风文明文章,推动其与基层治理、和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,与“百千万工程”等重点工作同频共振、相互促进,为横沥镇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。


    王盈力

  三代传承家国梦,“全国文明家庭”绽芳华

  近日,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《关于认定命名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、文明村镇、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、文明校园的决定》。在这份备受瞩目的名单中,东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王盈力的家庭脱颖而出,荣获第三届“全国文明家庭”称号,成为全国798户获此殊荣的家庭之一。这一荣誉不仅是对王盈力家庭优良家风的高度肯定,更是对家庭成员长期以来坚守初心、敬业奉献、热心公益等优秀品质的权威认可。

   

  红色家风传承,铸牢忠诚之魂

  王盈力出生在一个充满红色基因的军警家庭,爷爷王烘作为军人为国捐躯,壮烈牺牲在南疆保卫战的战场上,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;父亲王铠继承了爷爷的遗志,投身于缉私警察队伍,参与破获当时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走私案,凭借卓越的表现获得诸多荣誉。然而,因长期超负荷工作,年仅38岁便偏瘫在床,但他始终坚守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,凭借顽强的意志与病魔抗争,同时鼓励和引导王盈力追求卓越,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懈奋斗。

   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,王盈力从小就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。2016年大学毕业后,她毅然选择入警,投身于移民管理事业。在工作中,她秉承着爷爷和父亲无私奉献、忠诚担当的精神,立足本职岗位,刻苦钻研业务,总结出了“快、准、细、忍”四字验放口诀,有效提高了出入境查验效率,在守护国门的一线岗位上创下了“零差错、零事故、零投诉”的优异成绩,并获得了旅客们100%的好评。她还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和资格考试,顺利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国家移民局中级检查员资格评定,在年轻一代移民管理警察中脱颖而出,成为行业的佼佼者。  

    不仅如此,王盈力还运营自媒体平台“境sir说法”,通过创新的宣传方式向广大民众普及出入境相关法律法规知识,累计播放量超30万,解答了100余条网友咨询的出入境业务问题,为提升全民的法律意识和国门安全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,充分展现了一名移民管理警察的责任与担当。

   

   双警携手同行,坚守岗位一线

  “请勿在个人出入境证件上涂鸦或私盖章!”7月8日,在虎门港澳客运码头口岸,东莞边检站王盈力正在出境大厅录制普法视频。这样的场景只是王盈力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,她始终坚守在国门一线,用实际行动展现着移民管理警察的风采。

  王盈力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双警家庭,她的丈夫马启航也是一名移民管理警察。夫妻二人工作地点相距仅5公里,但因工作性质特殊,执勤时间常常错开,相聚的时光少之又少。他们把对彼此的思念化作坚守岗位的动力,每逢节假日,当人们沉浸在与家人团聚的幸福时刻,他们却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,以忠诚守护着国门的安全与稳定。

  2020年初,新冠疫情突然袭来,王盈力与马启航毅然决定推迟婚期,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,选择坚守在抗疫一线。在全国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,他们主动请缨,支援白云机场口岸一线勤务,肩负起守护国门安全、防范疫情输入的重任,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移民管理警察的初心使命。在东莞市返莞复工专项防疫勤务中,王盈力积极报名,第一批提交请战书,成为该站党员突击队中最年轻的女民警。她不顾个人安危,投身于高强度的勤务工作中,用坚守和奉献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

  2021年,马启航响应党组织号召,前往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一线支援工作。王盈力给予了丈夫极大的支持和理解,她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,让丈夫能够安心在基层一线发光发热。她用无私的奉献诠释着双警家庭的深沉大爱,成为丈夫坚强的后盾。

  投身公益事业,弘扬奉献精神

  王盈力一家始终心怀大爱,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,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。多年来,王盈力连续8年开展爱心捐赠活动,为西藏贡嘎县甲日中心小学的贫困学生捐赠书籍和生活用品,并与他们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,帮助2名学生顺利完成小学学业。她还积极参与助力乡村振兴工作,多次前往定点扶贫的广西仁里村,为那里的孩子们开展爱国主义课堂教育,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动力。同时,她担任定点扶贫贫困大学生一对一帮扶联系人,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。

  此外,王盈力还加入了驻地“爱心父母大联盟”,5次深入困境学生家庭进行探访,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,给予物质上的资助和精神上的鼓励;2次与帮扶学生进行谈心交流,倾听他们的心声,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。在2017年台风“天鸽”肆虐期间,王盈力的配偶积极投身抗台风抢险救灾工作,不顾个人安危,成功营救了受困水中的老人,用实际行动践行了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理念,为?;と嗣裆撇踩鞒隽酥匾毕?。

  王盈力一家三代人始终坚守初心使命,传承着忠诚奉献、家国与共的优良家风。从爷爷为国捐躯到父亲敬业奉献,再到王盈力和马启航这对双警夫妻的坚守担当,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小家”与“大家”的情怀,彰显了新时代最美家庭的风采。此次荣获“全国文明家庭”称号,不仅是对他们家庭过去付出的肯定,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激励。相信王盈力一家将继续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,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,为家庭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,同时也为全社会树立起学习的榜样,带动更多家庭见贤思齐,共同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。

 

  莞籍院士何镜堂

  200多个建筑精品,记录行进中的中国  

  位于东莞市行政文化中心南广场的市博物馆新馆项目今年5月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,目前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,这座承载着城市记忆与文化底蕴的地标建筑雏形已初现。

  博物馆新馆项目由莞籍知名建筑专家何镜堂院士团队量身打造,立足东莞地域文化特色,以山水意象和岭南庭园为切入点,凝练为“山水之城 立体园林”的设计概念。

  1983年重返华南理工大学以来,何镜堂用200多个建筑精品,生动记录行进中的中国,展现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复兴的坚定自信。他以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奋斗,精彩书写奋进中的中国人勇于追梦逐梦的执着信念。  

 

  不久前,何镜堂院士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。中国馆的东方红斗拱直指云霄,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枯寂碎石铺满庭园,白鹅潭艺术中心的弧线勾勒珠江岸线……每一座“凝固的乐章”都是他对时代的回应。

  

  半生沉寂:一个被推迟的建筑梦

  1938年,何镜堂出生于东莞一个普通家庭。年幼时,何镜堂经常背着画板跟着哥哥何成基到郊外写生,他用手中的五彩画笔画下东莞水乡的点点滴滴,这个爱好培养了他对艺术的兴趣和感觉。

  1956年,何镜堂考入华南工学院建筑系。在师从岭南建筑先驱夏昌世教授期间,他读到一句箴言:“建筑师该有哲学家的头脑、科学家的思维、艺术家的灵感,还有商人做生意的办法?!闭獬晌仙男盘?。

  硕士毕业后,何镜堂满怀热情却遭遇时代寒流。辗转湖北、北京的十八年间,他的民用建筑设计抱负无处施展。到1983年,华南工学院新近成立的建筑设计院,力邀何镜堂回母校工作。这位自我调侃为没有一篇文章、没有一个作品、没有一个奖的“三无人员”,人到中年再一次被梦想点燃。

  转机始于深圳特区一声春雷?;氐侥感5牡谌?,听到深圳科学馆竞标,何镜堂骑着自行车载上妻子,在招待所铺开图纸。二十个昼夜的奋战,诞生了后来被称为“八角楼”的地标设计——45岁的他凭借此作首获国家设计奖,同时发表了建筑生涯首篇论文。从此他坚持做到每个项目有作品、有优秀设计奖、有学术论文的“三到位”原则。

  激流勇进:用建筑刻写中国坐标

 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典礼上,何镜堂回望自己:“从一无所有,用了16年时间追赶到这里?!钡獠⒎侵盏?。

  2007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全球征集方案,他精心设计的“中国器”方案一度落选。当评委在334个方案中难寻理想之作时,一份被淘汰的方案跃入眼帘——那份以传统斗拱为灵感、蕴含中华风骨的设计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。何镜堂由此担任总建筑师,将“东方之冠”的宏愿化作现实?!爸泄ㄖ枰灿谧陨砦幕虻谋泶铩?,他最终让中国馆的“中国红”惊艳世界。

  此后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,他用断裂的军刀造型和铺满黑色卵石的广场,将历史伤痕凝铸成空间语言;青岛上合峰会国际会议中心的波浪屋顶向海而歌;广州海心桥化作珠江上一缕轻柔的绸带……220多座标志性建筑,成为他建筑理念的具象表达——“两观三性”,即整体观、可持续发展观,融地域性、文化性、时代性于一体。

  润物无声:一株枝繁叶茂的“育人树”

  在华南理工27号楼,每晚常亮的那盏灯成为许多学生的灯塔。面对他人追问高龄仍然精神饱满的“保养秘诀”,何镜堂笑答:“工作就是我的秘诀,与年轻人在一起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让我变得更年轻?!?/span>

  2011年,何镜堂将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00万元奖金全数捐出,作为种子基金筹集1150万元建立教育基金,激励年轻人的学术探索和创新研究。先后培养出5名全国、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,9名博士生导师,18名全国青年建筑奖获得者。

  “不要怕输,输多了会赢”——何镜堂常以此勉励年轻人。

  2020年疫情之下,他还亲自主持设计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力和社会意义的标志性建筑,包括广州、深圳及长沙等地的国际会议中心、中国国深博物馆、深圳国际交流中心、广东省“三馆合一”工程、海心沙人行天桥等重点工程,坚持奔走在创作一线,用建筑作品为前进中的中国献礼。

  对于何镜堂而言,每次设计不仅是空间创造,更是向世界递交中国建筑的隽永宣言。当清晨的阳光穿透华南理工大学校园的廊道,一代代年轻学子的身影渐次涌现,或许正是对这位“永不退休”的建筑大师最好的礼赞。

责任编辑:李 达燊
回到顶部
相关报道
热点新闻
> 更多
·创建助力百千万|今日启动!尝鲜果、拍美照、淘文创……东莞三大服务区邀你“荔”刻停靠!
·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“建设城市文明 增进人民福祉”论坛举办
·东莞六度荣膺全国文明城市,还有这些集体获表彰
·文明祭扫、平安清明倡议书
·他在世界工厂“种”艺术
·春节期间,广东深化“讲心不讲金”移风易俗获广泛响应
·莞马,服务管好保障管够!
·致全市广大志愿者的慰问信
主题活动
更多>>
文明播报
> 更多
·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作品征集展示
·“榜样的力量·做新时代文明人” 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好人盛典在广州举办 王伟中、黄楚平、林克庆出席观看并会见先进典型代表
·广东推出非遗“文化大餐”,东莞站首场活动在大朗
·整洁有序迎新春!东莞开展2024年首场“洁净城市活动日”活动
·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凝聚团结奋进力量——2023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
·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在京召开 蔡奇出席并讲话
·文明共享有温度!东莞市“文明共享”百场公益课堂开课!
·文明春风暖“新窝” 共创共享出租屋
镇街动态
> 更多
·厉害!听说桥头人都有这项技能→
·快看!这场徒步,走路都带“锋”!
·石碣发布“弘扬节俭美德,杜绝餐饮浪费”文明餐饮倡议书
·“讲得好,做得更好!”莞城这场思政课获无数好评
·一杯抹茶拿铁 “友能量”温暖回归
·路见危难伸援手,洪梅城管让守护更有“温度”
·谢岗镇凝聚青春力量赋能“百千万工程”
·“广东好人”刘小伟“扬长教育”奖教奖学金设立,助力石碣教育事业发展!
地方文明网站
中央文明办主办 东莞市文明办承办 东莞时间网制作维护
备案号:京ICP备06033490号